出發(fā)時間/2018-02-21
出行天數(shù)/8天
人物/情侶/夫妻
人均費用/13000RMB
有這樣一個神奇國度,幾千年前,那里的人們就掌握了木乃伊技術,能建金字塔,會用象形文字紀錄生活......她就是埃及 ,不僅文化燦爛,還有純凈的紅海 、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及秀美的尼羅河,亦是個度假的天堂。
在我們看來,古埃及人似乎承載了一種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更高層次的文明。當?shù)厍蛏系钠渌褡暹€在艱難地走出石器時代并孕育出或多或少相類似的文化之時,埃及民族已經(jīng)成熟了,早在七千年前,他們就很快超越了人類能力的極限,好象他們只是在利用在另一個世界、一個極為發(fā)達的世界里獲得的經(jīng)驗似的。
于是,在尼羅河滋潤的土地上,開始了一種獨一無二的實踐。幾個世紀內,這種實踐以令人目眩的速度發(fā)展著,創(chuàng)造出遠遠領先于他們所處時代的藝術和科學杰作。金字塔的建造,是在一個鐵器和車輪尚未問世的年代,至今它依然是個無法解釋之迷。
2018戊戌開年,繼續(xù)行我的萬里路,這一站來到亞非大陸的十字路口——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埃及簡介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 ???????)位于北非東部,領土還包括蘇伊士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跨亞、非兩洲。埃及地處歐亞非的交通要沖,西連利比亞 ,南接蘇丹 ,東臨紅海并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 ,東南與約旦 、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溝通了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國。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
雖然埃及在非洲和中東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但埃及的經(jīng)濟卻不樂觀,全國大部分人比較貧窮。尤其是2011年初以來的動蕩局勢對國民經(jīng)濟造成嚴重沖擊。
埃及出生率非常高,導致了約1000萬人沒有登記在冊,歐洲專家估計,埃及人口可能已經(jīng)超過1億。
埃及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在埃及也被廣泛使用。
埃及公元前3100年出現(xiàn)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1世紀~前7世紀,陸續(xù)被亞述、波斯、馬其頓 和羅馬 帝國征服;公元4—7世紀并入東羅馬 帝國,古埃及 文明滅亡;公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建立阿拉伯帝國;1249年開始由馬木魯克軍團指揮官統(tǒng)治;1517年被土耳其 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侖占領;1882年被英國 軍隊占領;1914年埃及 成為英國 的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國 被迫承認埃及 獨立,但仍保留對埃國防、外交、少數(shù)民族等權,埃及 當局仍然是英國 控制下的傀儡王朝。
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fā)動軍事政變,推翻法魯 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獲得真正獨立。1953年6月18日廢除帝制,成立共和 國。1954年,英國 被迫同意分批從埃及 撤軍,直到1956年英軍才全部撤出埃及 ,但仍然保持對蘇伊士 運河區(qū)的事實治權。1956年,納賽爾將蘇伊士 運河收為國有,引發(fā)第二次中東 戰(zhàn)爭。戰(zhàn)后埃及 奠定它在中東 的領導地位中心;英國 宣布“從蘇伊士 運河以東撤退”,放棄對新加坡 、馬來亞、科威特 、巴林 、肯尼亞 、坦桑尼亞 等地的殖民統(tǒng)治。
1958年2月,埃及 與敘利亞 合并,成立阿拉伯聯(lián)合共和 國。1961年9月,敘利亞 脫離阿拉伯聯(lián)合共和 國。1967年,第三次中東 戰(zhàn)爭爆發(fā),埃及 失去西奈半島。1970年,納賽爾去世,由薩達特繼任總統(tǒng)。1971年9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 共和 國”。1978年,埃及 與以色列 簽訂和平 條約。1981年,薩達特遭刺殺身亡,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 克繼任總統(tǒng)。1982年取回西奈半島的主權。
2011年發(fā)生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世界多國發(fā)生社會動蕩,執(zhí)政三十年的穆巴拉 克總統(tǒng)黯然下臺,并由軍方掌握國家過渡政權。2012年6月,民選總統(tǒng)穆罕默德·穆爾西上臺,一年后他被軍方罷職,后引發(fā)穆兄會支持者的持續(xù)示威抗議和嚴重流血沖突事件,埃及 社會也面臨著嚴重的分裂和對立局面。
2014年6月3日,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當選總統(tǒng),6月8日宣誓就職。
行程簡介
Day1:福州 長樂 機場FOC——埃及 開羅 機場CAI
Day2:開羅
Day3:開羅 ——紅海
Day4:紅海
Day5:紅海 ——盧克索
Day6:盧克索 ——埃德?!莆唐?
Day7:科翁坡——阿斯旺
Day8:阿斯旺 機場ASW——福州 長樂 機場FOC
準備篇
還未計劃去埃及 之前對埃及 印象的關鍵詞就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中東 、阿拉伯國家、伊斯蘭教、軍事政變和ISIS,外交部也一度警告國人謹慎前往。正值福州 至埃及 包機直航之際,本著對七千年文明古國的景仰以及對阿拉伯國家的好奇,決心前往探查一番。
行前查看沿途的衛(wèi)星地圖,準備旅游必備品:相機、手機、埃及 手機卡(抵埃及 兩天后就阿拉伯文短信提示流量用完,好在國際漫游的中國 移動短信提示埃及 不限流量30元/天,一帶一路國家78元/3天)、自拍桿、充電器、充電寶 (不能托運)、護照、簽證(落地簽) 、美元(國內中行沒有埃鎊,埃及 也少有銀聯(lián)標志的ATM)、信用卡(VISA或者銀聯(lián),埃及 銀聯(lián)很少)、海外旅行保險、食物(一些小零食,醬菜、榨菜)、防曬霜、餐巾紙、瑞士 軍刀(必須托運)、雨傘(摭陽)、外套(尼羅河及撒哈拉沙漠 冬季早晚溫差較大)、日記本、筆、翻譯軟件、生活用品(牙刷、牙膏、洗發(fā)水、沐浴乳、毛巾、拖鞋 、T恤、短褲、牛仔褲、內衣褲、襪子等)、常用藥品(感冒藥、止瀉藥、消炎藥、暈車藥、清涼油、創(chuàng)可貼)、太陽鏡、一次性水杯、手表(時差6小時)、小的電燒鍋(因為此次有三個晚上住在尼羅河的游船上,行前看攻略說水質較差,最好買了礦泉水燒開了喝,正好還可以在船上煮面,事實證明,船上的自助餐看起來還不錯,奈何一日三餐都是一樣,吃幾天實在受不了,還是不如煮泡面美味,所以還要帶些醬菜備著)、歐標轉換插頭及插線板。一箱、一背包、一前背斜挎包(防盜)出發(fā)。
2.21福州長樂機場FOC—埃及開羅機場CAI
年初六(2018.2.21)照著以往游記攜帶物品清單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傍晚開車前往機場。拿著護照辦理登機牌及行李托運,因埃及落地簽,持護照登機牌邊檢出關,安檢,等待埃及Leisure航空包機AL402 FOC 22:05——CAI 6:00 空客A320。不得不提的是,Leisure航空的飛機改裝過座椅,經(jīng)濟艙座位空間相當狹小,以致于我坐下后打開前面的桌板,桌板就緊緊的卡在我肚子上了。飛機延誤一個半小時。機上享用兩餐,只能用不至于太難吃來形容。
2.22開羅
7:30抵達開羅國際機場CAI。
機場地處沙漠地區(qū),停機坪上的飛機引擎全都蒙上了罩子。
辦理好落地簽證通關,從冬天來到夏天,提取行李馬上換夏天衣服、出機場大廳,埃及地接導游阿米兒 阿卜杜勒Amir Abdelhamid(埃及穆斯林,精通中文)早已舉牌在外等候,登車,埃及之旅正式啟程。
因晚上要住的酒店就在機場對面,所以首先來到Le Passage Cairo Hotel & Casino酒店,把行李先寄存到酒店。到了酒店立刻可以感受到埃及的安保措施,首先進酒店就有電動鐵閘門,酒店保安全部持槍,行李進酒店要過X光機安檢。
穿行開羅城區(qū),前往吉薩高地。進入開羅市區(qū),有一點印度的感覺,以土黃色為主的各種神奇建筑,當?shù)刭I東西的人也會把大大小小的東西頂頭上。剛去過干凈的土耳其,還是會覺得有些“臟亂差”。這樣的落差對比也是旅行的一大樂趣,誰也不知道下一個國家會對你展現(xiàn)出什么樣的世界。
途經(jīng)開羅有名的死人城(CITY OF THE DEAD)。開羅有一著名的"卡拉發(fā)"公墓群,俗稱"死人城",占地面積約為6平方公里,其墓宅是按照民居風格來建造的,有院落、圍墻、大門、房屋和墓室。"死人城"地下埋著死人,而地上住著活人(大約有100萬)。也因為這些特殊的"活人"居民,"死人城"而變成了開羅最有名的貧民區(qū),它逐漸成為開羅最窮者的集中地,也是犯罪活動最多的地區(qū)。
"死人城"里通公共汽車,有出租車、清真寺、咖啡館、水煙館、商店、地攤,在臨近城外大街的路口,有一些賣鮮花綠枝的小攤。還有拉起的一根根細繩,上面掛著類似中國人辦喪事用的紙錢,但不是圓的,而是二十來厘米大小的長方形白色剪紙。
薩拉丁城堡位于開羅城東郊的穆蓋塔姆山上,是11世紀時期薩拉丁為抗擊十字軍東侵而建造。
公元640年起,埃及由阿拉伯伊斯蘭帝國占領,結束了古希臘-羅馬帝國近千年的統(tǒng)治,埃及被逐漸"阿拉伯伊斯蘭化"。在10世紀期間,埃及法蒂瑪王朝統(tǒng)治期間,國勢強盛,疆域廣大,包括了阿拉伯半島及小亞細亞部分,影響了羅馬教皇的基督教的東擴,甚至連基督教教徒到圣城耶路撒冷朝圣都遇到困難。1095年羅馬教皇召集宗教大會,鼓動基督教徒起來消滅東方穆斯林奪回"圣地"耶路撒冷。從第二年起,教皇200年間總共發(fā)起八次十字軍"圣戰(zhàn)"。1164年至1169年,埃及被十字軍占領,薩拉丁奉命進軍埃及,擊退十字軍,保全了開羅。1171年薩拉丁廢黜法蒂瑪王朝哈里發(fā),建立阿尤布王朝,自任第一任"蘇丹",建薩拉丁城堡并把王宮搬了進去。
走在埃及,無論是去金字塔的路上,還是在首都開羅的街道邊,你都會在土黃色的建筑群中發(fā)現(xiàn)一棟棟“爛尾樓”:裸露的磚頭,沖天的鋼筋,尚未磨平的水泥……
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房屋的窗戶外晾著衣服,偶爾會有阿拉伯婦女帶著幾個孩子從樓里魚貫而出……原來這些房子是有人住的……
這就是埃及的“爛尾樓”,已經(jīng)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因為埃及政府允許土地私有化,許多人購買土地后就可以請施工隊或者自己親手建造住房。一般來說,埃及家庭子女繁多,孩子長大成家后可在現(xiàn)有的住房上加蓋一層。子女越多,加蓋的樓房越高。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樓房屋頂是鋼筋水泥外露的——它們在等待不斷加高……
吉薩金字塔
及吉薩金字塔是一個群體的總稱,吉薩金字塔中三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是由埃及第四王朝的三位皇帝胡夫金字塔(Khufu)、哈夫拉金字塔(Khafra)和門卡烏拉金字塔(Menkaura)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500年建造的。
埃及吉薩的10座金字塔是古代七大奇跡之一,它們聳立在尼羅河兩岸的沙漠之上,在離當時的首都孟菲斯(Menphis)不遠的吉薩(Giza)建造,是古埃及時期最高的建筑成就。
胡夫金字塔高146.6m,底邊長230.35m;哈夫拉金字塔高143.5m,底邊長215.25m;門卡烏拉金字塔高66.4m,底邊長108.04m。在這3座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它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用200多萬塊巨石砌成。成群結隊的人將這些大石塊沿著地面斜坡往上拖運,然后在金字塔周圍以一種腳手架的方式層層堆砌。金字塔的旁邊還有一些皇族和貴族的小小的金字塔和長方形臺式陵墓。最初鋪蓋金字塔的外層磨光的灰白色石灰石塊幾乎全部消失。如今見到的是下面淡黃色的石灰大石塊,顯露出其內部結構。金字塔中心有墓室,可以從甬道進去,墓室頂上分層架著幾塊幾十噸重的大石塊。
尼羅河每年泛濫,淹沒田野達3-4個月。農(nóng)民和勞工們無法種地,于是他們找到了建造陵墓的工作,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可能要花費30年時間。
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靈魂不滅,只要保護住尸體,3000年后就會在極樂世界里復活永生,因此他們特別重視建造陵墓。這應該就是木乃伊最合理的解釋。
吉薩的三座金字塔的排列是按照獵戶座的腰(The Belt of Orion)排列,而以尼羅河作為銀河。獵戶座對埃及人有重要意義的,因為他們相信神是住在獵戶座,亦即天堂所在。
金字塔都是正方位的,但互以對角線相接。在哈夫拉金字塔祭祀廳堂的門廳旁邊的獅身人面像,它的寫實性和金字塔的抽象性對比,使整個建筑群富有變化,也更完整了。
古夫王金字塔底部四邊幾乎是正北、正南、正東、正西,誤差少于1度。雖然以觀星來測定方位,但以肉眼可以令誤差少于1度。
由于埃及人的生死觀及信奉太陽神的影響,認為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就像每天于東方出生及西方死亡,故金字塔都建于尼羅河西邊。
來參觀的埃及女學生,很喜歡找外國人一起照相。
120埃鎊的門票大致相當于人民幣45元,比我大天朝那些5A風景區(qū)門票可是便宜多了。
143.5米高的哈夫拉金字塔是埃及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哈夫拉的陵墓。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面像便緊挨著哈夫拉金字塔,據(jù)傳人面是哈夫拉的模擬像。長期以來,由于該金字塔內的濕度過大、通風較差,墓室內部的墻壁出現(xiàn)裂縫。1992年,哈夫拉金字塔又經(jīng)歷了一次強度為5.4級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損壞。此后經(jīng)過兩年多的全面修繕,于2001年7月重新開放。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tǒng)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被認為是胡夫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從登基之日起,即著手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誤差不超過圓弧的3分,底邊原長230米,由于塔外層石灰石脫落,底邊減短為227米,傾角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xiàn)高136.5米,塔底面呈正方形,占地5.29萬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整個金字塔建筑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巖石上。胡夫大金字塔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115000塊,平均每塊重2.5噸,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在四千多年前生產(chǎn)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時代,埃及人是怎樣采集、搬運數(shù)量如此之多,每塊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壘成如此宏偉的大金字塔,真是十分難解的謎。
門卡烏拉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小的多。除此之外,它的基部建筑全部用的花崗巖。這種努力可能是因為國王的早逝而停止。
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 sphinx),像高21米,長57米,耳朵就有2米長。除了前伸達15米的獅爪是用大石塊鑲砌外,整座像是在一塊含有貝殼之類雜質的巨石上雕成。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臉型。相傳公元前 2611年,哈夫拉到此巡視自己的陵墓——哈夫拉金字塔工程時,吩咐為自己雕鑿石像。工匠別出心裁地雕鑿了一頭獅身像,而以這位法老的面像作為獅子的頭。在古埃及,獅子是力量的象征。雕像坐西向東,蹲伏在哈夫拉的陵墓旁。由于它狀如希臘神話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斯,西方人因此以“斯芬克斯”稱呼它。
原來的獅身人面像頭戴皇冠,額套圣蛇浮雕,頦留長須,脖圍項圈。經(jīng)過幾千年來風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項圈不見蹤影,圣蛇浮雕于1818年被英籍意大利人卡菲里亞在雕像下掘出,獻給了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胡子脫落四分五裂,埃及博物館存有兩塊,大不列顛博物館存有一塊(現(xiàn)已歸還埃及)。像的鼻部已缺損了一大塊,據(jù)說是拿破侖士兵侵略埃及時打掉的,實為訛傳,它是被朝圣游客中世紀伊斯蘭蘇菲派教徒砸掉的。歷經(jīng)4000多年的獅身人面像,現(xiàn)已痼疾纏身,千瘡百孔,頸部、胸部腐蝕的尤其厲害。1981年10月,石像左后腿塌方,形成一個2米寬3米長的大窟窿。1988年2月,石像右肩上掉下兩塊巨石,其中一塊重達2000公斤。
開羅的公交車站
埃及國家博物館
埃及國家博物館是當今世界聞名的大型博物館之一,位于首都開羅的解放廣場,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代埃及文明的遺物寶庫,藏有埃及考古發(fā)現(xiàn)最精華的部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規(guī)模最大的收藏古埃及文物的博物館。埃及國家博物館這里收藏的各種文物有30多萬件,陳列展出的只有6.3萬件,約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因這座博物館以廣為收藏法老時期的文物為主,埃及人又習慣地稱之為"法老博物館"。
在19世紀末,法國的埃及學專家巴莎提出興建法老藝術作品宮殿時,埃及的國王應允了。宮殿很快建了起來,但建起來的卻不是宮殿,而是一座博物館,巨大而浩瀚。雖歷經(jīng)遷移,雖歷經(jīng)歲月,百年之后的博物館卻依然燦然于世,一如當初。
一到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它建筑精細的拱門,門的一側有一個持紙莎草(古埃及書寫的材料)法老浮雕,另一側有一個持蓮花的法老浮雕,紙莎草和蓮花是古埃及南方與北方(上、下埃及)的象征,兩尊浮雕合置于此,寓意國家的統(tǒng)一。
這里不得不提的是,購買了120埃鎊的博物館門票進館是不給拍照的,如果你想攜帶相機或者手機進入拍攝,需要另行購買50埃鎊的相機票才可以拍照。
博物館的一層主要展示古埃及的一般文物,陳列室主要有: 古王國陳列室、新王國陳列室、阿爾馬納陳列室,其以年代的先后而劃分為新王國、中王國、古王國三大組成部分,文物依各自所在年代而被分門別類。如果想細細的玩味,需要充裕的時間的。其數(shù)量之龐大,其種類之繁多,令人嘖然。
上圖雕像為拉美西斯二世,頭戴著上埃及和下埃及的雙冠。公元前1279年,塞特希一世之子、25歲的拉美西斯二世(阿蒙之愛)登上了埃及寶座。他有著無比輝煌的未來,將為他贏得“拉美西斯大帝”的稱號,其一生中所有的一切都顯示著他的尊嚴和沒有節(jié)制。他是埃及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67年),有八位夫人,一百多個兒子,他的名字與許多史詩般的戰(zhàn)役聯(lián)系在一起。他修建的神廟和紀念性建筑比其它任何法老都多。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他的形象,體積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著名的玄武巖石碑,銘文以三種文字刻成。被稱之為圣書字,這塊是復制品,真品現(xiàn)收藏于大英博物館。
放法老內臟的微型石棺
這尊黑色閃長巖塑像是法老哈夫拉的半人半神像。他是胡夫的異母兄弟和繼承人。法老端坐在寶座上,右手握拳。寶座前面雕飾著法老所統(tǒng)治的兩塊土地的象征:下埃及和荷花和上埃及的紙莎草交織在一起。哈夫拉的頸項后面有一只小隼,象征著霍魯斯神。
埃及重要的符號——生命的鑰匙
世界上最平等的法老與王后雕像
門圖霍臺普一世灰色砂巖彩繪塑像
坐在博物館里寫生的女學生
陳列在博物館中的無數(shù)杰出作品中值得一提的是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王后的這尊出色的石灰?guī)r彩塑頭像,它從前是巴哈瑞修道院中一尊塑像的一部分,這位王后的面容被描繪成奧斯里斯神的模樣,線條分明,精致細膩。
博物館最為珍貴的文物則存放于博物館二樓,依主題而劃區(qū)進行展出。有圖坦卡門的珍寶、動物木乃伊陳列室、中王國模型室、皇家木乃伊陳列室。在眾多的展廳之中,以圖坦卡蒙墓展廳最為令人駐足。
在古埃及人日常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的紙莎草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它是燈心草的一種,其桿高可達二到五米,頂端是一大朵花序,形狀類似向日葵。從桿莖中提取出的白色海綿狀髓質被切成一條條小薄片,邊靠邊地攤在一塊木板上。在這一層薄片上,人們再豎著疊放另一層薄片,將它們浸濕,然后放在太陽底下曝曬。這樣人們就得到了一張紙,再對其進行壓制和刮削,以便使紙張更薄。把一張張紙頁粘連在一起,形成一條長紙帶。人們把紙帶卷起來,在紙上整齊地分欄書寫。
博物館最著名的展品是圖坦阿蒙墓出土的珍寶,包括人形金棺、金樽室、金御座、王后金冠及其他王室用具。圖坦阿蒙金棺是用450磅純金制成,是人類歷史上最精致、最偉大的金制品。年輕的圖坦阿蒙王在18歲時死去,用三層棺匣來裝殮王身。開羅的埃及國家博物館館藏有最內層和最外層的棺匣。金棺金制,彩漆,雕刻細膩,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圖坦卡蒙廳不允許拍照,里面陳列有1700余件出土文物。其中圖坦卡蒙法老木乃伊的"黃金面罩"、"黃金棺材"、"黃金寶座"等,可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中最值得夸耀的文物媲美。尤其是"黃金面罩",是用金板依照國王生前容貌打造,鑲滿紅寶石,額上還塑有象征上下埃及統(tǒng)治者的兀鷹和眼鏡蛇。這些光輝燦爛的金制品,是古代埃及財產(chǎn)的豐富和法老權力巨大的充分體現(xiàn)。
令人毛骨悚然的木乃伊也在博物館二樓展出。古埃及國王和王后的十幾具木乃伊在法老木乃伊展廳展出。曾經(jīng)的君臨天下,曾經(jīng)的傾國佳人,在現(xiàn)在卻只是一具具裹著層層米黃色亞麻布的干尸了,他們躺在玻璃罩里,雙臂蜷曲在胸前,安靜而神秘。
造型典雅的大理石匣,它們是貨真價實的微型石棺,里面保存著法老的內臟,四個分格的蓋子上塑著法老的面容。
阿努比斯神臥在一頂神廟塔門形狀的鍍金轎子上
19世紀,當圖坦卡蒙陵墓的前室被霍華德 卡特打開之時,室內計有七百多件物品,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金光燦燦的精美藝術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對王室風范的塑像,二人手握狼牙棒和長棍,頭戴鍍金青銅眼鏡蛇王冠,并按照古埃及貴族雕塑的模式左腳在前,為君主的長眠站崗放哨。它們代表法老的“卡”,即另一個他,他脫離了他的尸體,隨著他一起前往另一個世界。之后是三張巨大的墓床,還有一個構思精巧的華美祭壇,一個全鍍金木雕小祭壇和一個雅致的小箱子,箱面飾有毛粉底膠畫顏料。箱蓋上是精美的狩獵場景,側面則是設計出來的戰(zhàn)爭場面。整件物品細致精美,巧奪天工。
館中還展出有許多古埃及平民生活的日常用具,如各種木制、皮革制和麥稈制的生活用具,啤酒、葡萄酒、水果、面包、肉、蔬菜等食物,紡織機模型,犁、鋤、鐮等農(nóng)具,棍棒、投擲器、斧、弓、箭等武器,豎琴、七弦琴、橫笛、鼓等樂器,水平器、筆、調色板等文化用品。
圖坦卡阿蒙御座也是金光閃閃,座椅的正面兩側各有一個金制的獅子頭,扶手為蛇首鷹身的雕像,分別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權。御座的靠背是一幅王室家庭生活的畫面:在陽光照耀下,王后含情脈脈地撫摸御座上的國王,二人目光相對,和美溫馨。
尼羅河將開羅分成了兩個部分,穿過開羅市區(qū)的河段上有四座小島,其中兩座島有人居住。在最大的島嶼扎馬利克島上有許多國際大飯店和重要建筑,包括著名的開羅塔。開羅塔仿照上埃及的象征物--蓮花所建。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高187米,相當于60層高樓,為開羅的千塔之冠,由已故的埃及總統(tǒng)納賽爾奠基,于1961年4月1日建成開放,在入口處上方鑲有一只高8米,寬5米的銅鷹,這是埃及共和國的標志。
2.23開羅—紅海
第二天早晨酒店餐廳用餐,餐廳名稱竟然叫ISIS,不過此ISIS非伊斯蘭國那個ISIS,而是埃及的ISIS——伊西斯女神。
早餐后繼續(xù)前往開羅老城區(qū)
三月份埃及總統(tǒng)大選,滿大街都是競選宣傳標語
Mosque of Amr Ibn El-Aas
先來到阿爾米爾清真寺
阿訇,是波斯語,意為老師或學者,穆斯林對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務人員的稱呼。阿訇是經(jīng)數(shù)年伊斯蘭教育與培訓,通熟《古蘭經(jīng)》與圣訓,精通伊斯蘭的種種法律與法規(guī),并具備《古蘭經(jīng)》與圣訓的真精神--做人的完美品德,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勸善戒惡,品德高尚的穆斯林。
阿布希加-圣塞格魯斯及酒神巴格斯教堂
懸空教堂(ElMuallaqa),是埃及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懸空教堂得名于其獨特的位置,位于開羅科普特老城中巴比倫要塞入口的上方。進入教堂需要攀登29級臺階,因此早期來到開羅的旅行者戲稱它是"樓梯教堂"。由于目前的地面已經(jīng)比羅馬時代抬高了6米,因此羅曼塔樓大部分被埋在地下,減少了教堂不少的視覺沖擊力。十九世紀的雙鐘樓立面,位于鐵門內一個狹窄的庭院內。登上臺階,通過入口后是又一個小庭院,通往11世紀的外門廊。
禮拜結束,人群散去
前往紅海
午餐結束前往紅海的赫爾格達城(Hurghada),在撒哈拉沙漠中穿行六個半小時。
服務區(qū)休息,20埃鎊一根雪糕下肚,牙竟然莫名其妙掉了一個
一邊紅海,一邊撒哈拉沙漠,到處都是石油鉆井平臺和風力發(fā)電場
紅海
晚上7點半抵達赫爾格達。
酒店太大,大堂走到房間走了十幾分鐘。只有大堂有WIFI信號可以上網(wǎng),房間沒有WIFI信號,很多人坐在大堂上網(wǎng)。我在國內買的埃及電話卡,不知道何原因,僅用了兩天就再也上不了網(wǎng)了,短信也全是阿拉伯語,完全搞不明白。還好,全球通漫游的中國移動發(fā)來短信,埃及上網(wǎng)包天不限流量30元/天,一帶一路國家上網(wǎng)不限流量78元/3天,遂開始使用國際漫游數(shù)據(jù)上網(wǎng)功能了。
2.24紅海
赫爾格達整個城市沿著紅海呈現(xiàn)狹長的一條,這里的休閑渡假酒店,無論是三星還是五星都大致一樣,最前面是酒店大堂,然后是游泳池、體閑場地、自助餐廳,緊接著是花叢綠樹中建設不超過五層的客房,最后面就是酒店的精華:獨享的紅海海濱。賓館海濱沙灘上鋪滿了休閑的床鋪,遮陽的大傘林立,游客可以在這里優(yōu)閑地看書、發(fā)呆或者閉目養(yǎng)神。
紅海出海
赫爾格達不愧是大自然精美的饋贈,與之相伴的紅海,更增加了她的魅力,燦爛的陽光、細軟的沙灘、翠綠的椰棗樹、墨藍色的海水等,構成了這里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每年吸引著數(shù)百萬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
乘坐酒店的中巴車前往碼頭,登上游艇。說是游艇,外觀和電影里的游艇確實沒有兩樣,
但內飾就沒那么豪華了。
紅海的顏色顯得很深,比碧藍還要深,海水像潑墨的油畫透出無窮誘人的魅力。
成群的海鷗
船長是個海釣高手,下勾不一會兒就上來一條
海鷗滿天飛
天堂島
下海嘍
游艇停在一個保護區(qū),到處都是稀有品種甚至從來沒見過的魚類
換小艇準備登陸沙灘
小艇沖上沙灘,船夫搬來一個搭了木板的金屬架子,幫我們下船。四周都是坐滿游客的小艇,像諾曼底登陸一樣,一個接一個沖上海岸。
在船上午餐后回程,海水顏色變的更加深藍
到了中午做禮拜的時間,阿米爾拿了塊毯子在做禮拜
“一切贊頌全歸真主,全世界的主,致仁致慈的主,掌管報應日的主,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
禮拜有以下幾個動作形成,站立—鞠躬—叩頭,一鞠躬兩叩頭即為一拜,兩拜之后以一坐為間隔。
1、全世界的穆斯林都要朝向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克爾拜”(古清真寺遺址)做禮拜。
2、具備條件的都要到清真寺禮拜。特別是主麻的的聚禮和大、小開齋節(jié)的會禮都應到清真寺。
3、不能去清真寺的,日常到了時辰可以就地在工作場所或家里禮拜。禮拜的場地要潔凈,特別是禮拜者面前不能有人或肖像、動物及其他物品,以避免拜物教的嫌疑。
4、旅途上的人可以在交通工具上禮拜。
5、太陽正升起、正午和太陽正落時不能禮拜,原因是為了避免拜日教的嫌疑。
五時拜:即每天五個時間段的禮拜。五時拜總計32拜,即32個鞠躬、64個叩頭、178個“太克必雷兒”(即口誦“真主至大”)。
五時拜按時間段分為:晨禮4拜、晌禮10拜、晡禮4拜、昏禮5拜、宵禮9拜。
晨禮(邦搭)—從拂曉到日出期間禮拜;
晌禮(撇失尼)---從中午12:15起至日偏西期間禮拜;
晡禮(底蓋雷兒)----晌禮結束起至太陽落期間禮拜;
昏禮(沙目)---太陽落至紅霞消失期間禮拜;
宵禮(胡夫灘)---由晚霞消失起至次日東方亮期間禮拜。
沙漠里隨便一個通信基站都有院子,四角均有崗樓以及持AK的軍警。
車輛進入酒店大門,看看保安手上拿的什么,竟然拿著一個排爆的炸彈探測儀在車底盤繞了一圈,生怕汽車炸彈,安保措施做的是相當?shù)轿唬瑫r也說明了局勢的緊張……
撒哈拉沙漠沖沙
午后前往撒哈拉沙漠深處沖沙,從酒店大門開始,路上再次經(jīng)過各種檢查崗哨。
沙漠沖沙也許是這次多姿多彩的埃及之旅中最值得回味的活動。載我們去沖沙的車是三輛大號的4驅豐田陸巡,司機要我們系緊保險帶,并叮囑我們拉好把手,開始我還覺得有點小題大做,后來才知道,這太有必要了。
刺激之旅從吉普駛離公路沖向茫茫大漠開始,70碼的時速,在高速上感覺很慢,但在崎嶇不平的沙漠戈壁中,你會覺得車子如飛一般,如同坐上了一列飛馳的過山車,又如同身處在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上。當吉普沖過一個小沙丘,四輪離開地面,那種瞬間失重的感覺,會讓你覺得五臟六腑似乎都已涌到了喉嚨口,而落地時的劇烈震動又會讓你眼冒金星。司機的駕駛水平絕對有專業(yè)水準,當他在大沙丘上來回沖刺時,我甚至覺得這車要翻了,但是轉眼車又如履平地了。我們越是尖叫,這司機就開得越嗨,要是想讓他開的平穩(wěn)一些,立刻奉上我大天朝的“清涼油”。三部吉普帶出的漫天沙塵,如同是張牙舞爪的黃色長龍。身后是揚起的滾滾黃沙,耳邊是司機放的阿拉伯節(jié)奏音樂,恍惚中,我仿佛進入了某場電影的橋段:是在逃避后面匪幫的緊追不舍?此時,如果邊上應景地再來上幾個騎著駱駝、舉著槍、打著呼哨的匪徒,就完美了。
滑沙的地方是一個很大的沙丘,雖然沒有多高,但是一腳深一腳淺地爬上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站在沙丘的頂上,極目遠眺,這里并不是一望無垠的黃沙,大大小小紅褐色的沙丘星羅棋布,沒有看到任何動植物,一片蒼茫。從沙丘頂順著斜坡一路滑到坡底,沙子已經(jīng)被太陽曬熱,即使隔著衣褲也有灼熱的感覺。
來到當?shù)赝林用褙惗家蛉说拇迓洌@里的人們基本還保持著原生態(tài),很淳樸。
貝都因人(Bedouins),是在沙漠曠野過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廣闊的沙漠和荒原地帶。"貝都因"為阿拉伯語譯音,意為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是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貝都因人均使用阿拉伯語方言及阿拉伯文。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傳教期間,貝都因人紛紛皈依伊斯蘭教。
貝都因部落流動性大,游牧距離遠,因而許多阿拉伯國家的人口統(tǒng)計數(shù)字不包括他們。1976年統(tǒng)計約為1000萬人,其中生活在沙特阿拉伯的人數(shù)最多,大多數(shù)是畜牧者,冬季多雨時游牧到沙漠,夏季干旱時返回已耕作的地區(qū)。
貝都因人一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農(nóng)區(qū)邊緣地帶,貝都因人靠飼養(yǎng)駱駝為生,駱駝對貝都因人至為重要,故貝都因人又喜歡自稱駝民。 "沒有駱駝,就不能設想沙漠可以居住的地方。游牧人的營養(yǎng)、運輸、貿易無一不依靠駱駝。新娘的彩禮、兇手的贖罪金、*者的賭注、酋長的財富都是以駱駝為計算單位。對于貝都因人,駱駝一身都是寶:駝乳可解渴,駝肉可以充饑,駝皮可以做衣服,駝毛可以做帳篷,駝糞可以做燃料,駝尿可以當生發(fā)油。
貝都因人習慣居住毛氈帳篷,帳篷里用布或氈子隔開,男女分居。
貝都因人不承認部落傳統(tǒng)以外的任何法律,除了本部落的酋長外,不服從任何政權,不承認任何政治制度,沒有紀律秩序和權威的概念,也沒有定居社會所具有的政治組織。
吃過貝都因人用駱駝糞烤的面餅后,就去騎駱駝。騎如此大型的動物,本以為駱駝是很溫順的動物,應該很好騎,但當身體隨著它的步伐晃動時,總感覺沒抓緊就會摔下來。
阿拉伯水煙
貝都因人飲用水的水井,在沙漠中打井不是件容易的事
夕陽西下,來到營地邊吃晚餐邊看阿拉伯人的旋轉舞和肚皮舞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沒有一絲污染,所以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夜晚可以看到平常在城市中看不到的浩瀚星空,營地里還架起了高倍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月球坑面。
2.25紅?!R克索
清晨起床,酒店打包早餐,又開始新的一天的長途拉練,前往盧克索,途觀紅海日出。
途經(jīng)一服務區(qū)休息休息時,看見一吉利帝豪,司機看我在拍他,他開至我身邊放下車窗,朝我豎起大姆指說了句“China good!”
公路上幾公里就是一檢查站
終于穿出沙漠,見到綠洲,沿著尼羅河畔前行,河的兩邊都是村莊,依舊是每幾公里就一檢查站,幾十公里就一帶裝甲車的步兵營。
尼羅河上,幾公里就有一座小橋,小橋的另一端就是一座村莊,橋頭都有穿著阿拉伯長衫的民兵持長槍把守。
卡爾納克神廟
經(jīng)過一上午四個半小時的長途拉練來到了舉世聞名的盧克索。
盧克索(Luxor),埃及古都,位于南部尼羅河東岸,開羅以南675公里(屬于上埃及),南距阿斯旺約200公里。盧克索始建于公元前14世紀,著名景點包括帝王谷、盧克索神廟及孟農(nóng)巨像等。著名的盧克索神廟已有3000年的歷史,建筑宏偉,現(xiàn)在的遺跡包括有巨型的石像、浮雕及壁畫等。
盧克索位于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遺址上,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到新王國十八王朝,底比斯進入鼎盛時期,城市跨尼羅河中游兩岸。當時的底比斯人煙稠密、廣廈萬千,城門就有一百座,荷馬史詩中把這里稱為"百門之都",是世界上最大城市。在近700年的時間里,法老們就從這顆"上埃及的珍珠"發(fā)號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經(jīng)濟達到了輝煌的巔峰,領土南接蘇丹、北達敘利亞,成為地跨東地中海地區(qū)北非、西亞的第一強國。此間法老們不斷擴展他們的版圖,并建造了無數(shù)的神廟與龐大的墓群。公元前88年被毀。
古埃及帝國維持了1500多年,歷代國王、法老在底比斯興建了無數(shù)的神廟、宮殿和陵墓。經(jīng)過幾千年的歲月,昔日宏偉的殿堂廟宇都變成了殘缺不全的廢墟,但人們依然還是能夠從中想見它們當年的雄姿,它們是古埃及文明高度發(fā)展的見證。據(jù)考古學家估計,約有500座古墓散布在盧克索地區(qū),僅尼羅河西岸著名的"帝王谷"就有64座帝王陵墓,現(xiàn)有17所對外開放。陵墓的形制基本相同,坡度很陡的階梯通道直通陵墓走廊,走廊通墓前室,室內有數(shù)間墓穴,放木乃伊的花崗巖石棺停放在最后一間墓穴。因此,盧克索成了古埃及遺跡的寶庫,是探訪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
神廟,一般指帝王的宗廟,神廟是古代埃及的一種典型石造建筑物,其格局幾乎固定不變,是由塔門、露天庭院、列柱大廳和神殿四部分組成的??柲涂松駨R和盧克索神廟是古埃及神廟建筑的典范,充分顯示了古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術。
眼前的這座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噸,是當時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現(xiàn)在埃及境內最高的方尖碑。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是開創(chuàng)古埃及新王國時期一代盛世的圖特莫斯一世法老的女兒。女王自幼志向遠大,秉性剛強,立志要當全埃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在輔佐丈夫圖特莫斯二世法老執(zhí)政期間,即熱衷朝政,覬覦國家統(tǒng)治權力。當二世去世以后,迫于女子不能當法老的世俗壓力,女王不得不扶植自己的庶子、年僅9歲的圖特莫斯三世當了法老。無奈三世也是一代英主,當年事稍長,便不甘傀儡,蠢蠢欲動。女王于心不甘,于是廢黜三世并把他趕到卡爾納克神廟里來當了一名普通祭司,自己這才加冕登極。為了應天順人,女王花了7個月的時間從阿斯旺采下石料制成當時全埃及最大最高的兩座方尖碑,沿尼羅河長途運輸150公里,立在這座全埃及最大最神圣的神廟里,獻給太陽神阿蒙,并在碑上刻下銘文稱自己為阿蒙神的女兒和兒子,以此證明自己承繼大統(tǒng)的合法性。
各種形式的圣甲蟲,無論是首飾、印章還是護身符,一直都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早在前王朝時間,它已經(jīng)受人崇拜。那個時期的墳墓里發(fā)現(xiàn)了裝著甲蟲的甕罐,足以證明這一點。
紙莎草狀集柱
卡爾耐克神廟柱廳(公元前14世紀-前13世紀),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陽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許多神廟。位于今開羅南面約六百多公里的卡爾耐克阿蒙神廟,便是其中最著名的。阿蒙神廟占地24.28公頃,由許多部分所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柱廳。該廳長366米,寬110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六道大廳,134根石柱,分成16排。中央兩排的柱子最為高大,其直徑達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著長9.21米,重達65噸的大梁。其他柱子的直徑為2.74米,高12.8米。在柱頂?shù)闹碧?,可以安穩(wěn)地坐下近百人,其建筑尺度之大,實屬罕見。站在大廳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處處遮擋著人們的視線,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覺。雖然由于年代的久遠,致使神廟已破敗不堪,然而,透過那僅存的部分,人們依然能夠感受和想象到卡爾耐克神廟當年的宏偉壯麗。在門樓和柱廳圓柱上有豐富的浮雕和彩畫,既表現(xiàn)宗教內容,又歌頌國王業(yè)績,并附有銘文。這座神廟是研究中王國和新王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遺跡。
拉美西斯二世站立像
在公元前1567年開始的古埃及新王朝,每天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盧克索的卡爾耐克神廟前迎接太陽的升起,迎接他們心中最崇敬的神靈從睡夢中醒來,這就是阿蒙-瑞神 ---盧克索的地方神阿蒙和太陽神瑞的結合體。在古埃及人心目中,農(nóng)耕收獲和富足恩愛的生活都仰仗這位神明的恩澤,同樣,人們只接受由阿蒙- 瑞神所授權的法老作為國家的領導者。
早晨,通紅的陽光仿佛來源于卡納克神廟中的方尖碑。光線爬過高大的塔門,先是染紅多柱廳"盛開"的蓮花大圓柱,然后投射在拉美西斯三世的神殿上。可以預見,再過一會兒,陽光將移到排列整齊的獅身公羊頭像上,那是阿蒙-瑞神的化身之一,每只獅身公羊頭像下都站立著一個小小的法老,接受著神的庇佑。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是阿蒙大神廟的附屬神廟。過去,它與卡爾耐克神廟之間有斯芬克斯神道相連。第1塔門是神廟的正門。這里原有2根方尖碑,現(xiàn)在僅存一根。右側的方尖碑現(xiàn)在立于巴黎的協(xié)和廣場之上。第一塔門前有拉美西斯二世的一對坐像和兩對站像。進入第1塔門之后依次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院子、列柱廊和阿蒙荷太普三世的院子。
整個建筑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余座。院內有高44米,寬131米的塔門。大柱廳寬102米,深53米,其*有134根巨型石柱,氣勢宏偉,令人震撼。其中最大的12根高23米,周長15米,其上足可容納50個人站立。
遠眺盧克索神廟的時候,居然會有清真寺的尖塔冒出來。這就是阿布·伊爾·哈格固清真寺的尖塔。近看清真寺,其入口處的裝飾十分精美。神廟之中,還能看到基督教堂的遺址呢。古埃及的遺址和伊斯蘭建筑、基督教教堂三者并存,是很難得一見的。雖然這些有的已經(jīng)成為了廢墟,但也正說明了古王國時代結束后,盧克索神廟仍為民眾所使用這一事實。到了節(jié)日之時,清真寺會變得更加熱鬧。
尼羅河擺渡
來到尼羅河的碼頭,接下來從盧克索到阿斯旺的三天三夜里吃住都在尼羅河的游輪上,如愿以償?shù)仫栍[了世界第一長河的旖旎風光。
由于盧克索市在尼羅河上只有一座大橋,繞行相當遠,所以尼羅河兩岸間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下圖的擺渡船。一般一艘船由一個大人帶著一個小孩開船,十分鐘左右就擺渡到了西岸,船老大會找大家索要小費。
孟農(nóng)神像
孟農(nóng)神像(Colossi of Memnon),是矗立在尼羅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間原野上的巖石巨像,他們原來是法老阿蒙荷太普(AMENHOTEP)三世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無蹤影。雕像高20米,風化嚴重,面部已不可辨識。坐像是由新王國時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雕像身后,原來是他的葬祭殿,但后來的法老拆了這座建筑,并把他作為自己的建筑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時代,建筑物已經(jīng)完全被破壞了。人們認為石像是希臘神話中的孟農(nóng)的雕像,就給石像取名為孟農(nóng)像。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
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是開創(chuàng)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她從小聰明伶俐,果敢堅強,深諳權術。她常以自己是法老唯一的正統(tǒng)繼承人為榮,夢想有朝一日統(tǒng)治強盛的埃及。
公元前1512年,圖特摩斯一世去世,他與王妃所生的長子與哈特謝普蘇特結婚,繼承了王位,是為圖特摩斯二世。二世體弱多病,無心治國,繼位不久,大權就落到哈特謝普蘇特的身上。幾年后,二世病死,此時的哈特謝普蘇特根基不穩(wěn),無法實現(xiàn)其抱負。她安排二世與妃子所生的一個10歲男孩與自己的女兒完婚后繼位,是為圖特摩斯三世,自己則以攝政王身份,全權管理國家事務。哈特謝普蘇特執(zhí)掌國政的期間,停止了埃及向外的戰(zhàn)爭,因而動搖了埃及在敘利亞及巴勒斯坦的統(tǒng)治權,雖然如此,但哈特謝普蘇特開始了埃及與鄰國的商貿,使埃及在她執(zhí)政的期間變得十分繁華富庶,哈特謝普蘇特繼而利用財富開始大規(guī)模建筑神廟。
圖特摩斯三世慢慢長大,心懷雄心不愿再作傀儡。于是,哈特謝普蘇特趕在圖特摩斯三世成年正式親政之前,將他流放到偏遠地方。她聯(lián)合僧侶編造身世,稱自己是太陽神阿蒙之女。太陽神為了讓自己的后代統(tǒng)治埃及,化身圖特摩斯一世與王后產(chǎn)下一女,如今,這位女子已歷經(jīng)磨難,可以為統(tǒng)治埃及的法老了。接著,她開始女扮男裝,下令所有人用男性代名詞稱呼她。哈特謝普蘇特如愿地成為埃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法老。當上法老后,她精心治國,使古埃及繼續(xù)保持興盛。
在哈特謝普蘇特統(tǒng)治的第22年,圖特摩斯三世突然重返王位,哈特謝普蘇特從此不知去向。埃及史學家都無法解釋哈特謝普蘇特如何失去了權力,也說不清哈特謝普蘇特的死因。在圖特摩斯三世單獨在執(zhí)政期間,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刻在紀念碑上的大部分文字和形象都被錘平了。最近的考古調查顯示,這些名字和形象在女王死后沒有馬上被破壞,而是在約20年后,也就是圖特摩斯統(tǒng)治的第四十二年開始破壞的。
尼羅河西岸的盧克索地區(qū)矗立著一座巨大廟宇,里面的方尖碑還有不少浮雕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向世人述說著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美麗而傳奇的故事。1903年,埃及考古學家在帝王谷一座小墳墓中發(fā)現(xiàn)兩副棺材。多年來,他們一直猜測其中一具木乃伊屬于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
回游船吃完自助晚餐,上岸閑逛,停船碼頭的正對面就有一巴扎,里面售賣各種各樣的旅游紀念品和阿拉伯小商品,商家基本會說英語,所以溝通沒有問題。但是砍價要照腳脖子砍,開價50刀的東西,頂多就給10刀。
采購結束回船,晚上8點半開船,上甲板沐浴著尼羅河的微風,慢慢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2.26盧克索—埃德福—科翁坡
熱氣球
清晨四點,熱氣球公司的面包車來游船碼頭接我們去熱氣球場地(昨天去的女王廟邊上)乘坐熱氣球。面包車先來到尼羅河邊,再次乘坐擺渡船渡到尼羅河西岸,船上邊喝著咖啡邊聽著飛行員和我們講解有關注意事項。去年7月剛剛在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亞乘坐了一次200刀的熱氣球,時隔半年再次來到埃及的盧克索乘坐150刀的熱氣球,已經(jīng)算是有經(jīng)驗的“乘客”了。不過國內新聞經(jīng)常報道盧克索熱氣球事故死傷的新聞,而且1月份剛剛出了一起事故,所以內心還是有些忐忑的。
不過這里特別需要提到的是,盧克索的熱氣球不允許攜帶相機,說是附近有軍事基地,空中可以手機拍照,但是不可以用專業(yè)相機,我只好把單反藏在背包里。阿米爾說有時警察會查,有時不會,能不能帶上去就看你的緣分了。所以到了場地根本不敢拿相機出來拍照,只好用手機先湊和了,等到氣球升空才敢拿出相機咔咔咔……
眾人圍著色彩鮮艷的熱氣球,點起火,拍著照,就像童話世界的空中計程車一般,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熱氣球仿佛跟著東邊的紅太陽緩緩上升,360°無敵全景漸漸在腳下鋪展開來。地上的建筑物、汽車、尼羅河岸的游船慢慢變成玩具積木的大小,眼下的盧克索城市地圖越來越清晰了!抓準東西南北,開始指手劃腳,一個個指認盧克索的所有古跡,這些人類歷史上最為珍貴的寶藏盡入眼簾,就用老鷹的眼睛驕傲的把盧克索神殿、卡爾奈克神殿、帝王谷、女王廟、孟農(nóng)神像都收入胸懷,甚至尼羅河兩岸油綠綠的田野,都維持著三千年以來的原始樣貌,成為眾神之鄉(xiāng)最相稱的背景。
降落時候,由于風速的原因,氣球偏離了原定降落場地,落在一處工地中,地面不太平整,好在安全著陸了。
飛行員頒發(fā)親手簽名的盧克索熱氣球證書,后來才知我們的飛行員就是這家熱氣球公司的老板。
卡帕多奇亞熱氣球證書
尼羅河游船
乘坐熱氣球歸來,繼續(xù)登船前往阿斯旺。打開房間門,就看到了服務生的“創(chuàng)意”。
今天白天一天都要在船上觀看尼羅河兩岸的自然淳樸的鄉(xiāng)間風光了……
游輪是一艘尼羅河巡洋艦,通常被稱為浮動酒店。船上有小型游泳池、健身室、夜總會、餐廳、商店……船上夜晚有雞尾酒會、努比亞表演、肚皮舞和旋轉的苦行僧人、戲劇,甚至是讓客人穿上傳統(tǒng)服裝的派對。船上的水淋浴完全沒有問題,但是不宜飲用,這次帶了一個小的電燒鍋,可以在船上燒瓶裝礦泉水泡茶。
看著兩岸埃及的鄉(xiāng)村,這里人的生活和幾千年前的祖先生活的差不多,他們用驢拖著木犁耕田。坐在一個浮動酒店的陰影甲板上,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5000年的文化緩慢漂移……
尼羅河兩岸有迷人的風景,尼羅河的水上交易,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當我們的游輪快要到達尼羅河上的伊斯納水閘時,就有幾艘小船向我們的游輪涌集過來,只見小船上的人在行進中把繩索拋向大船,并套在大船上,靠大船拖動行進,動作仿如索馬里海盜。船上的人大聲叫著“China China”向游船上的游客展示物品,大都是當?shù)氐拿藜徔椘?。接著,小船上的人隔著水面開始叫賣,并開出價錢,與想購買的游客隔空進行討價還價。交易初步達成,小販們就將商品卷起一個包裹狀,奮力拋至2-4層的陽臺或者甲板上,命中率竟然是百分之百,讓人看傻了眼!有的購買者看貨后覺得不滿意,就將商品重新圈起包裹狀甩回小船上。有的游客換看樣式,他就不停拋擲??礉M意想要購買時,商販們會再扔一個裝有商品的袋子上來,把錢放在這個袋子里再扔下去就交易完成了。這是尼羅河上特有的水上交易方式。
伊斯納水閘引航道并不長,大概二十分鐘就會通過水閘。明顯看出他們越來越急迫焦躁,不時沖船頭機艙大喊,讓游輪慢些前行。一時之間包裹不斷的飛上來,英語阿拉伯語交織下,好不熱鬧。附身看他們滿頭大汗的面容在陽光下滿是焦急,他們和金字塔旁騙取好處的人不同,忽然感受到艱辛。
在這幅《尼羅河上的商販》的背后,在這短短的十幾分鐘內,那一次次拋擲、一聲聲叫賣背后卻是生存的辛酸……
伊斯納水閘
在阿斯旺和盧克索之間有個重鎮(zhèn),叫伊斯納,這是個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城市。其最為重要的是埃及人在這里的河面上筑起了一道不太高的水壩。這樣一來尼羅河上游的水面便高于下游的水面,輪船要想通行,必須經(jīng)過一道水閘。于是,伊斯納也就小有名氣了。水閘高度恰好就是我們坐的游輪那么高,但是,只要是個水閘,輪船就必須排隊進入。水閘一次可以放行兩條大船。先開下游的水閘放水,等我們進入之后,下游的閘門就從兩面慢慢合上了,擋住了往下游下去的河水。等到完全合好之后,上游的閘門也向兩邊慢慢張開,于是,水閘里面的水面開始上升,輪船也跟著水面上升,但是,由于錨繩是拴在岸上的,所以船并不會移動。等到船閘里面的水面和上游河面持平時,就可以解開纜繩開船了。船閘有兩個航道,另一邊是從上游往下游通行,操作方式相反。周而復始,完成了上下游之間的通航。水閘上方的字樣表明這座水閘是羅馬尼亞建造的。
船經(jīng)過水閘時,看著船一點點的升高,我站在甲板上與岸上的大叔越來越近,岸上的大叔叫我給他拍照,于是我一張張拍了過去,他還叫我給他身邊的警察也拍一張,警察大叔朝我擺擺手說"police no photo"。
兩岸熱情的人們,都在用混雜的中英文呼喊著:你好 China Hello China……
又經(jīng)過一個狹窄的航道, 我看到船員遞上了一疊鈔票,可能類似過路費。
埃德福神廟燈光秀
游輪從盧克索來到了埃德福,夜幕垂落在尼羅河上空,走下游輪舷梯,岸邊早已等候著一長排列隊馬車,登上扎滿絢麗色彩花朵并帶有遮陽棚別具濃郁埃及風格的馬車,沿著埃德福繁華熱鬧的中心城區(qū)的夜市街道,向著神秘的埃德福神廟小步奔跑而去。
埃德福神廟曾經(jīng)靜靜地沉睡在十幾米深的沙漠下長達好幾個世紀,上面也建起了民居和埃及人的家園,直到1798年被法國的遠征軍發(fā)現(xiàn)并喚醒了它,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馬車將我們帶到了這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埃及神廟——埃德福神廟,觀賞神廟的燈光秀,大門前兩只巨大的獵鷹石雕及荷魯斯神的標志尤為壯觀。
我們在灰暗的燈光中來到了神廟廣場,伴著濃濃的墨色,我們坐在大小不一的石塊上,這里忽明忽暗地閃爍著彩色的燈光,為靜謐而空曠的神廟平增了幾分神秘,遠處傳來了緩慢低沉而厚重的古埃及樂聲,頓時你似乎被一種神秘、久遠、威嚴所包圍,隨之緩緩將你帶入古老的埃及……
從巨大的石塔門進入,經(jīng)過陰森的庭院,來到列柱和神殿,站在幾個人才能合抱的雕花石柱下,需仰視才能看到柱頂?shù)纳徎?,忽明忽暗的燈光給人一種深幽而威嚴的感覺,大廳四周的墻上雕著巨大的墻面浮雕,生動地描述著法老身前的生活和與各種保護神的關系,這是一幅古埃及的歷史畫卷,記載著幾千年前曾經(jīng)的輝煌。
神殿外墻在夜色中成了天然的巨大屏幕,人生第一次坐在遙遠的非洲埃及的埃德福神廟觀看遠古時代的埃及,眼前的一切似乎給人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
伴著滿天的星斗一彎月牙撒下了淡淡的月光,籠罩著古老的埃德福神廟,悄悄地為它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我們坐上了古老的馬車,馬兒慢慢地離開了神廟,埃德福神廟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古老的城堡,孤獨地矗立在這片沙漠中,曾經(jīng)的一切畫卷般地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我收回目光,馬車帶著我們向尼羅河游輪奔跑而去……
2.27科翁坡—阿斯旺
回到船上繼續(xù)航行,一覺醒來,船已經(jīng)靠岸在科翁坡。
康翁波神廟
科翁坡神廟,在古埃及語中意為“金城”。它位于尼羅河邊的一座小山丘上,建造于托勒密王朝。和別的神廟一樣,它也有高大的石柱和因殘破而顯得蒼涼的廟殿,但與眾不同的是,它有兩個大門。一個大門是專為鷹神荷魯斯所建的,另一個是專為鱷魚神所建,因此科翁坡神廟又被稱為“雙神殿”。
科翁坡神廟最大特色就在于這邊留有石頭榫接痕跡、被奉為埃及建筑之神與醫(yī)藥之神的祭司印。歷史上的埃及鱷魚眾多,靠河為生的村民自然敬畏鱷魚,當作神供起來,神廟的位置就是當年鱷魚爬上岸曬太陽的位置,現(xiàn)在的鱷魚都在納賽爾湖里。神廟的設計完全是對稱的。入口,廊柱都是蓮花狀的,不是常見的紙莎草狀。該神廟的作用除了是神廟以外還是醫(yī)院。以上這幾個房間就是診室。
從進大門開始,會發(fā)現(xiàn)左、右兩邊無論是建筑還是雕刻都自成體系,互不相干。大門前那些粗大的,刻畫斑駁的、被截斷的石柱,讓這座本就已經(jīng)很殘破的神廟顯得更加蒼涼,它們曾經(jīng)也是一座大殿的支柱,如今卻只能裸漏在烈日下,任風沙磨去它們雕刻的記憶。這個建于埃及新王國時期十八王朝的神廟,在3500多年前,曾經(jīng)有著“金城”的美稱,這點從神廟殿頂和墻壁上還未褪掉的色彩上可見一斑,只是雖然神廟建立在高于尼羅河水位的之上的 小山上,但卻仍舊無法抵擋尼羅河水泛濫時的侵蝕,神殿的后部,已經(jīng)支離到殘破不堪了。
神廟旁3500多年前的那口水井,還保持得那么完好無損,真乃是奇跡。
前往阿斯旺
乘車繼續(xù)前往阿斯旺
阿斯旺水壩
阿斯旺水壩(Aswan High Dam)位于埃及開羅以南900公里的尼羅河畔,尼羅河美麗的自然景觀,舒適的熱帶氣候,豐富的文物古跡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壩,使阿斯旺的旅游業(yè)特別發(fā)達。水壩的建設自1960開始,歷時10年,耗資9億美元,站在111米的阿斯旺水壩上,腳下波濤翻滾的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被攔腰截斷,放眼南望是寬15公里長500多公里的納賽爾湖,這座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吞下尼羅河的全年徑流,實現(xiàn)河水多年調節(jié)。
阿斯旺水壩由主壩、溢洪道和發(fā)電站三部分組成。大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約4300萬立方米,其體積相當于開羅西郊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堪稱世界七大水壩之一。
阿斯旺大壩看起來象是鋪在大湖上面的一條寬廣的公路。大壩兩側除了無邊的水面外,還有很多水利設施,這樣工業(yè)化的場面在埃及是不多見的。
英國人在1898年興建了舊壩,于1902年完工,長1900米,高54米,屬于中型重力壩,由于原設計的不足,舊壩已于1907-1912年和1929-1933年兩次加高,但在1946年時洪水卻幾乎漫壩,使得人們決定
在舊壩上游6.4公里處建造新壩,而非再次加高舊壩。在埃及總統(tǒng)納賽爾革命后,在1952年開始了新壩的設計,起初美國答應就此貸款2.7億美元,但由于埃及在1956年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取消了這項資助,埃及政府因此計劃用蘇伊士運河的收入來繼續(xù)這項工程,在1958年時蘇聯(lián)加入,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工程造價的資助,以及工程師和重型機械。新壩施工從1960年開始,于1970年7月21日完工,其水庫在1964年一期工程結束后便開始蓄水,為搶救水庫區(qū)內的埃及文物及古跡,1960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指示下,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考古搶救工作,24項古跡被遷移或贈送他國,1976年水庫達到設計水位。
阿斯旺水壩由蘇聯(lián)援助建造,建成紀念碑就位于阿斯旺大壩上,被設計成埃及國花蓮花托著一個代表蘇聯(lián)的機械齒輪的造型,并被稱為埃蘇友誼塔。
前往阿布辛貝勒神廟
接下來前往埃及之行的最后一站——阿布辛貝勒神廟,大巴穿越在茫茫無邊的撒哈拉沙漠中,途中在一個簡易搭建的“服務區(qū)”休息,大巴一停車,一輛警車馬上就呼嘯而至,軍警持槍守衛(wèi)在附近。
正值2月時節(jié),國內時逢寒冬,而遠在埃及南部的撒哈拉沙漠中,已經(jīng)是35度的高溫,遠處已經(jīng)看見了“海市蜃樓”,夏季這里可以達到50度的高溫。
阿布辛貝勒神廟
阿布辛貝勒神廟位于阿斯旺上游約300公里的尼羅河西岸,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這座大型巖窟神廟,有大小兩座,系直接鑿刻在巖窟上的,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大神廟祭祀拉美西斯二世、太陽神以及其它諸神。神廟入口處列有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四尊中有一尊破損。門口上的小立像是太陽神,因為面向東方,晨光可直射入廟內。阿布辛貝神廟以及其雕刻是炫耀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力的,所以法老面部塑造得莊重威嚴,具有寫實性。不可否認的是,阿布辛貝雕刻是世界藝術史中比較精彩的一筆。
神廟由勘察者伯克哈特于1813 年發(fā)現(xiàn),后來由貝爾佐尼挖掘。據(jù)說名字來源于向導(一個小男孩)的名字。阿布辛貝和它下游至菲萊島的許多遺跡一起作為努比亞遺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chǎn)。因興建阿斯旺水壩而整體遷移,是世界文物建筑保護方式的成功嘗試。太陽節(jié)奇觀,即太陽光一年兩次照進圣殿,照亮圣殿地區(qū)的神像,是該神廟的神秘特色之一。
神廟坐落于納賽爾湖(Lake Nasser)西岸,由依崖鑿建的牌樓門、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廳及神堂等組成,共有兩座由巖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廟,分別為:獻給普塔赫神、阿蒙拉神、拉一哈拉赫梯神和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大神廟及附近的獻給女神哈托爾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寵愛的夫人奈菲爾塔瑞王后的小神廟。
跨進神廟第一道門后,映入眼底的還有二道石門。尤其引人注目的就要算左右兩排的柱廊大廳,它顯然成為大跨度的核心構件,正是這些石柱承受著洞頂極為沉重的壓力。身著盔甲的勇士群雕整齊對稱分立在石柱旁,大廳四周刻滿壁畫,記述著拉美西斯二世遠征古努比亞所建樹的卓著戰(zhàn)功。 從選址到定向,從廟門設計到內部結構,從廟內壁畫到廟外各尊神像的雕刻,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再現(xiàn)。
神廟內部是一個大列柱室,是由8座高達10米的模仿俄塞里斯神的拉美西斯二世立像構成的。大列柱室兩側墻上的雕刻絕對不容錯過。上面刻著拉美西斯二世在卡疊什(現(xiàn)敘利亞地區(qū))和赫梯人激戰(zhàn)的壯觀場面。大列柱室深處的前室中的觀光亮點是奈菲爾塔利王后的浮雕。
穿過第三道石門,步入處在大廳盡頭一間小石室,這里是最深處的圣地。圣地內并排有四尊石像,從左至右分別是普塔赫神、阿蒙·拉神、神格化了的拉美西斯二世、拉·哈拉赫梯神。
內部不允許拍照,偷拍的時候原本沒被守門人看見,但是他看見我手上拿著單反,非要檢查我的相機,于是偷偷地塞了5刀給他,他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就繼續(xù)咔咔咔了,他甚至還把大門上的金鑰匙拿下來給我拍照。很不好意思把我大天朝不好的一面帶到了埃及……
晚上回到船上,打開房間,差點兒被服務生的“杰作”嚇了一跳……
吃完晚餐,上岸夜游阿斯旺市
金拱門的價格比國內便宜不少
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安踏”專賣店
2.28阿斯旺—福州
歡樂的旅程總有劃上句號的時候,午夜12點下船前往阿斯旺機場。拿出護照和填寫好的出境卡,值機、托運行李、過海關、安檢,阿斯旺機場小到竟然只有兩個登機口,乘坐擺渡車,登上AL403航班,午夜2點,飛機準時起飛,劃破長空向東方飛去……
經(jīng)過10個半小時的飛行,飛機降落在福州長樂機場,至此行程結束!
這輩子,一定要去趟埃及,去看看金字塔、尼羅河、獅身人面像……去親歷這個7000年文明古國的昨天與今天。我敢肯定,這會是一場終生難忘的旅行!走吧,去埃及!
- 埃及自由行經(jīng)典11日旅游攻略
- 行走在亞非大陸的十字路口—埃及
- 圣地耶路撒冷---手足之爭